为积极响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“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”的精神,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培养机制,将“人工智能+”和“电子信息+”与本科人才教育培训深层次地融合,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引领性人才!
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来临,国家为电子信息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,并在政策制度上给予了大力支持。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——2024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提出“深入推动数字化的经济创新发展”,要“深化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,开展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”,“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”,“健全数据基础制度,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”。
4月2日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中央组织部、中央网信办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教育部、科技部、工业与信息化部、财政部和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《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化的经济发展行动方案(2024-2026年)》,要求“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,用3年左右时间,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、引、留、用等专项行动,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,激发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活力,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,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,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壮大、素质优良、结构优化、分布合理的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,更好支撑数字化的经济高水平发展。”
5月14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数据局、财政部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《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》,要求“充分的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,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构、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、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层次地融合,全方面提升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、系统性、协同性。”
5月17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薪资中,“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”位列各分行业门类最高。
杜甫曾形容成都“花重锦官城”,如今的成都是一座每个人都想来,来了不想走,走了还想回的城市。成都,安逸又包容,为实现奋斗的自我价值提供了广阔平台。
目前,成都GDP超2万亿,电子信息产业为成都经济发展支柱产业,成都致力于打造全球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和世界软件名城。本地高校应届生留存率居全国第3,仅次于深圳、上海。世界500强企业中近400家落户成都,其数量为中西部城市第一。落户的企业大多分布在在电子信息、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分类,汇聚了华为、微软、英特尔、戴尔、思科、IBM、三星、索尼、松下、通用电气、爱立信、拜尔、飞利浦、三菱等公司。
电子科技大学成立于1956年,由时任总理周恩来亲自部署,集合了当时国内最顶尖的电讯类专业在成都成立了学校的前身——成都电讯工程学院。1960年,学校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。1997年成为国家首批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高校,2001年进入国家“985工程”重点建设大学行列,2017年成为国家首批“双一流”A类建设高校,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名单。
学校大力实施学科提升战略,以“优工、强理、育新、精文”为路径,强化电子信息特色引领、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,着力构建相互支撑、协同发展的一流学科生态体系,学科总实力与影响力持续提升。学校现有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、3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、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。电子科学与技术、信息与通信工程入选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名单。在最新一轮全国学科评估中,学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综合优势进一步巩固。
在当今全球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、学术机构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ESI(基本科学数据指标库)中,我校共有工程学、计算机科学、材料科学、物理学、化学、数学、生物学与生物化学、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、神经科学与行为学、临床医学、精神病学/心理学、药理学与毒理学、植物学与动物学、环境学/生态学、地球科学、社会科学总论16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%的行列,其中“工程学”、“计算机科学”和“材料科学”进入世界前1‰行列。
在最新的US News全球学科排行榜中,我校“电气与电子工程”位列全球第6位、“人工智能”位列全球第8位、“计算机科学”位列全球第16位、“工程学”位列全球第36位。
在最新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,共11个学科排名全球前百位,“通信工程”位列全球第3位,“计算机科学与工程”位列全球第11位,“仪器科学”位列全球第15位,“电力电子工程”位列全球第31位。
截至目前,我校共有3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15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涉及36个招生专业,占总招生专业数的 97.29%。
此外,在软科发布的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61个专业上榜,其中18个专业获评A+,27个专业获评A。A+及A专业涉及33个本科招生专业,占本科总招生专业数的91.67%。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 “双A” 联合学位实验班)(点这里就可以看详情)
实施《本科生自主设计个人专业培养方案修读计划实施方案》,为具有创新思维、独特天赋和专业兴趣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制度支持。首年度,16名本科生自主设计的培养方案通过评审并实施,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。实施《电子科技大学关于优秀本科生自主掌握学业进程、申请课程免听或免修管理办法》,项目实施期间共22人获批免听、19人获批免修。
2024年3月22日,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《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》,我校在《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八轮总榜单》中位列全国第4,在《2019-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》中位居全国第5。
在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,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情况保持了良好的态势,就业薪酬水平较高,专业对口度较高,就业满意度高,实现了高质量充分就业。
2023届本科毕业生总体深造率保持高位达到72.06%,其中出国(境)深造率23.14%。2023届国内升学本科生中,在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及科研院所深造比例达到99.50%,其中留本校读研比例为66.42%。2023届出国(境)深造本科生中前往世界上的排名前50位的大学就读的占58.98%,前往世界上的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就读的占72.91%。
“一校”是指学校的办学主体是电子科技大学,“两码”是指我校在全国有两个不同的招生代码,2024年我校继续采用“电子科技大学”和“电子科技大学(沙河校区)”两个招生名称对应的代码进行招生,其中“电子科技大学”对全国所有省份招生3570人,“电子科技大学(沙河校区)”面向部分省份招生1480人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须分别填报,学校分别录取,对应着不同的录取分数线,相当于两个不同的学校。但所有学生无论进入到哪个校区,所享受的人才教育培训、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方面都是相同的,后续在保研等政策方面也是一致的,学生毕业文凭也是相同的。
“三地”是指学校的教学地点,除了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与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之外,2022年首次新增了教学地点为“海南校区”的中外合作办学,招生名称为电子信息类(中外合作办学)(海南陵水国际教育创新区)(具体招生名称以当地省级招生公布为准),包括了电子信息工程、通信工程两个专业,单列代码招生。因此,考生可以多次填报我校,增加被电子科技大学录取的概率。
“两调”是指2024年两个招生专业的调整,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(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)专业从“电子科技大学(沙河校区)”代码调整至“电子科技大学”的代码进行招生,旨在培养出更多“追求卓越、勇创先锋”的集成电路领域人才。
另外,自动化工程学院的招生专业由“工科试验班(智能仪器、智能控制)”更名为“电子信息类(智能仪器、智能控制)”在全国部分省份进行招生。
“三增”是指全国招生总计划、部分省份招生计划以及格拉斯哥海南学院招生计划有所增加。2024年,我校全国招生总计划共计5050人,较去年增加20人,全国部分省份招生计划有所增加,具体计划可关注我校本科招生网进行查询。
2024年,我校在四川、北京、河北、吉林、黑龙江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山东、河南、广西、贵州、甘肃等省份招生计划有所增加。同时,我校调整生源结构,在本一批/本科批招生计划较2023年有所增加。具体请访问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网进行查询。
另外,2024年格拉斯哥海南学院招生计划共计180人,较去年增加了60个计划,将在全国部分省份进行招生。
第一,我校在平行志愿批次招生政策维持稳定,进档比例控制在105%以内。对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,进入调档线的考生在政体合格,服从专业调剂的情况下,进档不退。
第二,转专业政策维持稳定,我校为在校生提供两次转专业的机会,转专业政策为“转出无门槛,转入有要求”。近三年转专业成功的比例在70%左右。
第四,“双0政策”专业录取政策维持稳定,即0专业级差,也就是不设专业级差,考生可以大胆冲刺自己心仪的专业,同时0冷门专业,也就是所有理工类专业全部集中在电子信息领域中,没有冷门、偏门专业。
电子科技大学全体师生员工诚挚地向你发出邀请!十年寒窗苦泛舟,终得梅花扑鼻香。清水河畔,四季更迭,我们期待着每一位怀揣梦想的学子,带着科技报国的热忱和探索未知的勇气,在电子科技大学感受新工科的魅力、追求卓越,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。愿你们前途似海,未来可期!
更多精彩等着您